《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近年来元史研究新动向
改革开放以来,元史作为中国古代史中比较独特的编年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进入21世纪后,元史学科发展尤为迅速。尤其是2016年以来,元史研究出现了显着的新动向。
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元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表在历史专业期刊上的论文更能体现国内历史各个领域的前沿探索。因此,笔者选择了《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文学史与哲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评论》、《历史月刊》、《历史文集》、《中国边疆史与地理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民族》。调查对象为国内10篇具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领域刊物,统计2016年至2020年发表元史相关论文的作者年龄。这10家期刊共发表元代史论文73篇,其中“80后”青年学者撰写的论文44篇,“90后”学者有5人。青年学者撰写的论文比例达到65%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的重要期刊《中国历史研究》发表了中国古代史研究成果。近五年共发表元史学论文16篇,其中青年学者14篇,占绝对多数。青年学者在元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占比显着增加。除了在学术研究中体现新旧的健康发展外,元史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多语言文档的使用变得更加熟练和普遍。元史研究是一门国际性学科,中文以外的多语种史料一直是元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因此,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元史建立以来,老一辈学者就非常重视多语种史料的运用和相应器乐语言的训练和掌握。此后,由于外汇减少,这一趋势有所减弱。近年来,在中国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过程中,年轻一代学生接受了更加多元化的器乐语言培训,也获得了更多的海外学习和交流机会。因此,近年来元史研究中,能够广泛使用非汉语多语种文献的青年学者逐渐增多。
元代多语种史料根据分类 大致可分为波斯和阿拉伯史料、欧洲史料和维吾尔史料。波斯史料在蒙元史领域堪称中国史料之外最大的史料。经过多年在各教学科研单位的培养,现在能够利用波斯史料进行蒙元史研究的青年学者已不在少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例如,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学者邱义豪,可以对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写成的蒙古元时期穆斯林文献进行解读。此外,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史研究所李明飞、张晓辉,沉阳师范大学魏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陈春晓,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研究所周思成中共中央史书、豫越、湖南大学、内蒙古大学近年涌现的青年学者如乌汉奇、中山大学陈新元等,能熟练运用波斯文学进行独立研究。欧洲和维吾尔语的史料数量虽然不如波斯语多,但仍有其独特的价值。目前,也有不少青年学者可以利用这类史料进行研究。比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马晓琳,就着眼于元代的礼法礼制和马可波罗的研究。他详细梳理了马可波罗在西方研究的历史,并运用了多种欧洲古代语言参与了《马可波罗之旅》。在维吾尔语史料方面,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傅玛专注于维吾尔历史和中世纪丝绸之路的研究。他的一系列关于元代维吾尔人的文章提供了对元代维吾尔族(害怕)社区的新认识。
新的历史数据挖掘不断加强。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新史料往往带来大量新的历史信息,塑造新的学术创新增长点。在元史学者的长期不懈努力下,近年来,元史新史料的发掘逐渐显现成果,可分为铭文、文献、家谱和外来史料四大类。
铭文方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志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代北方碑刻遗存的抢救、发掘与整理”备受关注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向出版单位交付了前12卷手稿,其中收录了大量元史新资料。此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权荣还承担了元代蒙古文字整理研究项目。
在文书工作方面。在元代文献中,除黑水城文献外,以元明两代公文为代表的各种公私文书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2012年后,一批关注黑水城文献的学者开始转向宋元明的平装文献研究,并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因此,对纸质文件的研究逐渐蓬勃发展。主要从事元代文献研究的团队有:南开大学王小新团队对上海宋刻元印本元代湖州路户籍的研究图书馆;河北社科院、南京博物院孙继民团队,上海图书馆印制的《论衡》背面元代文献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杜立辉团队在江浙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元公文《魏书》纸背上 省公文探。
上一篇:“巴渝工匠”杯渝鄂湘黔边区职业技能邀请赛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