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边疆史地学术期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空前危机,引发了国人对西北边疆开发建设的广泛关注。卢沟桥事变后,国难当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进入新的高潮。这一时期,有识之士纷纷成立学术团体,如西北研究社(兰州)、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重庆)、南开大学文学院边疆人文研究室(昆明)等;创办了一些专业报刊,如《边疆研究通讯》(四川)、《中国边疆建设集刊》(重庆)、《边铎问题》(贵州);出版了一批学术著述,如徐益棠《非常时期之云南边疆》(1937年)、卫惠林《边疆民族问题与战时民族教育》(1938年)、蒋君章《战时西南经济地理》(1943年)等。
在重庆,由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主办的《边疆研究》,中国边疆学会主办的《中国边疆》,以及蒙藏委员会边疆政教制度研究会主办的《边疆通讯》等,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围绕这些边疆史地刊物的编辑出版,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研究人员,对于推动中国边疆史地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边疆研究》
主编:卞宗孟
出版: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
出版周期:季刊
创刊时间:1940年9月18日
《边疆研究》也称《边疆研究季刊》,于1940年“九一八”九周年纪念日创刊于重庆,主编卞宗孟,副主编赵石溪,通讯处在重庆江北任家花园8号。
《边疆研究》主办者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于1939年3月11日在重庆成立。常务理事会下设研究、调查、事业、总务四组,名誉理事长:孔祥熙、戴传贤、于右任、居正、孙科、沙王、吴忠信、张溥泉;理事长:陈立夫;常务理事:张元夫、马亮、孔庚、饶喜嘉错、李翼中、荣祥。该会“以沟通各民族之文化,加强各民族之团结,增进边地与内地各民族之联系,俾集中力量完成抗战建国大业为宗旨”。
《边疆研究》是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编辑出版的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原计划为季刊,实际上仅出版了一期。发表内容包括:对边疆文化之学术的研究与介绍;对边疆问题之专门的研究与设计;对边疆情况之忠实的报道与衡论;研究资料之介绍编整与考证。
创刊号设置了“‘九一八’九周年纪念特辑”“边贤遗著”“研究通讯”“工作报告”“补白”与“附册”等版块。其中,“‘九一八’九周年纪念特辑”是主体构成,内容包括:卞宗孟的《二十年前东北之开拓者》《西北航旅记》《新疆书录(中文之部)》,金毓黼的《历史上之东北疆域》《辽宁通志叙》,赵石溪的《“满洲”释名》,阎文儒的《十二辰相属考》,孙祖绳的《中国边疆问题发生原因之探讨》《东北书录(中文之部初编)》,田久安的《中国边疆界约之研究》,赵公皎的《蒙古逸史考释(一)》等。“边贤遗著”有李晋年的《新疆回教考》。“研究通讯”收录了顾颉刚、关斌、罗荣宗、金毓黼、王兴瑞、黄奋生、康人苏、吴修勤、马健东、田曙岚、王锡龄、阎文儒、赵尺子、贾鸿逵等的30则书函。“工作报告”为《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一年来工作报告》。“补白”部分包括:《唐蕃甥舅联盟碑》《四十年前的边疆刊物》《华北五省东北四省面积人口与日本比较》《国防上的新疆》《四译馆考》等。
在“发刊词”中,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精要论述了我国边疆及民族问题的重要历史地位与学术意义,并阐明了《边疆研究》的出版初衷:
本会创立未久,对研究工作之成果,距所预期者尚远。惟同人等不自揣量,愿以本会之所得,所知,与所见,与社会人士相攻错,并以求教于海内贤达,以期对边疆文化之研究,相互有所裨益。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此本刊之所由发行也。
《中国边疆》
主编:黄奋生
编行:中国边疆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创刊时间:1942年1月31日
1940年7月,黄奋生、顾颉刚、罗桑坚赞、赵守钰、吴云鹏等人为发起组织中国边疆学会呈与国民党中央社会部称:
窃以学术之盛衰与国运之隆替,相为因果,今当神圣抗战之际,建国大业寄重边疆,为求抗战建国同时完成,则关于边疆学术之探讨,文化之发扬,治边建边方案之提供,非集合边疆人士、边事专家之聪明才力,切合边疆时地、人事之实际情形及国家社会整个生存发展之真切要求,非群策群力以赴,不能在抗战时期发挥边疆学术之伟大功用。同人等有鉴及此,爰以平时从事边疆事业之所得,并本上述目的,联合边地领袖名流、边事学者及边事问题富有兴趣之人士,发起组织中国边疆学会,以集体力量,五族心思,本三民主义之指导原理,以增进我边疆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促成边疆社会之繁荣与进步。为此,理合备文连同发起人名单及中国边疆学会缘起各一份,呈请鉴核,准予颁发许可证,以便进行组织,实为公便。
上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治边的时代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