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论世纪中国史学界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

地研究,代表作为《蒙古游牧记》。;;《蒙古游牧记》全书16卷,开始编撰和成书’的具体时间不详。1849年张穆去世,其书只成初稿,后经何秋涛近十年的补充才始克成。《蒙古游牧记》是张穆积平生功力所作;虽然他没有亲历西习匕实地考察;侣他引证了大量资料,包括历代正史,特别是辽金元史及各种稗史、碑碣方志、官修方略等,还参考了同时代师友的研究成果。所以时人赞曰:“著述卓然不朽!者厥有二端:陈古义之书则贵乎实事求是,论今事之书则贵乎经世致用。二者不可得兼,而张子石州《蒙古游牧记》独能兼之;”⑩张穆撰《蒙古游牧记0.的动机是:他感到蒙古是中国北方的大民族,但尚无专书考其行政区划、地理沿革,钦定的《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藏于内府,流传不到民间。所以,中原知识分子对蒙古的“旗”、“部”、梯盟”的地理位置都很模糊。《蒙古游牧记》可分成三个部分:1—6卷记内蒙古6个盟、24个部、49个旗的史地,7一工0卷记外蒙古喀尔喀四部的史地,11—16卷散记今新疆、宁夏、青海之土尔扈特、杜尔伯特部的史地。他根据蒙古族以游牧为主,不定居的特点,“因其部落而分纪之",突破了一般志书的局限,,;还打破了烦琐考证的清规戒律。书中考察了古代蒙古与近代蒙古的变化,叙述了蒙古各部距内地的里程、途径、历史沿革、建置区划、行政演变、地理等情况。书中盛赞祖国的辽阔和统二,强调中央和地方的统属关系。该书学术价值较高,体现了作者面向现实,经世致用的思想。由上述可见,、从祁韵士、·徐松到张穆,边疆史地研究从开拓而走向深入,他们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闪耀着要求开发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三、.着眼于巩固边防、抵御外侮的边疆史地研究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遭受大规模外来侵略的开始,顺应巩固边防,抵御外侮的时代要求,何秋涛著《朔方备乘》,为国家筹安边之策,并将边疆史地研究推向顶峰。·.7.;何秋涛(1824—1862年);福建光泽人,;字愿船,道光进士。他究心时务,博极群书,对边疆史地有浓厚的兴趣。咸丰八年奉旨将所撰《j匕徼汇编》进呈御览,咸丰帝阅后称“此书于制度沿革、山川形势,考据详明,具见学有根柢。,并赐名《朔方备乘》@。《朔方备乘孰是当时边疆史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何秋涛把汉学家的考据方法同经世致用精神相结合;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时代精神。《朔方备乘》凡80卷,;从研究的聋间范围上看,已不局限于蒙古及西北史地,而是以北徼与俄罗斯关联者为范围,;并叙及东北边疆?,对俄国西伯利亚及中亚、东欧之地亦有考证,从研究的时间范围上看,”·“自汉晋隋唐迄于明季,又自国朝康熙、乾隆迄于道光”,对历代北徼用兵、清代中俄交涉、两国经济、文化往来都有记述。可见,此书无论研究的空间范围还是时间范围都大大超过了前人。何秋涛认为,·“俄罗斯东环中土,西接泰西诸邦;自我圣祖檀皇帝整旅北徼,:誉威定界,著录之家虽事纂辑,未有专书”⑩,故撰《朔方备乘》。该;书规模宏大,梁启超后来赞曰:“有组织、有别裁,虽今日读之,尚不失为一各著也厂尸:⑩:·何秋涛的史学成就和时代贡献反映在《朔方备乘》一书中,有以下几方面。··丫(一)经世致用、以史为鉴。何秋涛明确宣称:《朔方备乘》。备用之处有八:一日宣圣德以服远人;二日述武功以著韬略,苎曰明曲直以示威信,四日志险要以昭边禁;五曰列中国镇戍以固封圉,六日详遐荒地理以备出奇,七日征前事以具法戒,八日集夷务以烛情伪”⑩。这是在边疆史地研究中最明确的史学经世的呼声。书中还有佯圣武述略》六卷,记述清历朝用兵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事实,以颂扬盛清武功来激励当代统治者效法先王,总结经验教训,抵御外来侵略。他告诫当今统治者应以祖先为榜样’,不可忽视北方防务,当盛清之时,“常宿重兵于漠北,将帅大臣星罗棋布,东西相望,其所以防患于未然者,意至深远,……司事诸臣可不深思其故哉。⑩。书中还有《历代北徼用兵将帅传》,为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⑩。为了给国家应付边疆危机提供借鉴,!《朔方备乘》中还有北徼界碑,条例、喀伦、形势、城垣、邑居诸考。飞朔方备乘》是一部有关北部边防的全书,这种贯穿着经世致用精神的边舜史地研究使之具有历久不衰的生命力。;:…;;。::;!、(二)正确分析中俄边界形势。何秋涛在《朔方备乘》中作纠匕徼界碑考》·;《北徼条例考》、Cj匕徼喀伦考》,研究北方边境,还进一步研究北方边疆的山脉、水道、教门、方物等。他又作“Cj匕徼沿革表》,订考古今,足知损益”,作;“Cj匕徼地名异同表》所以志异名而免淆混”;作“《俄罗斯境内分部表》所以考疆域而辨形势”⑩。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地对中俄边界加以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在研究中,他发现我国学者由于不了解北方边疆而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并予以纠正。如当时一些学者“误以崇德四年,罗刹已据雅克萨城”,“秋涛……详加研究,爰知雅克萨城一区,中国隶籍在前,罗刹兵争在后”⑩。他还明确指出:据《尼布楚条约》划给俄国的尼布楚城,“本中国蒙古属地,初非罗刹所有,亦非瓯脱之区”⑩。辨明中俄边界的模糊问题,澄清是非,这也是何秋涛对边疆史地研究的一大贡献。··(三)研究俄国情况、记述中俄关系。何秋涛从边疆史地研究推及到域外史地研究i研究俄国情况。《朔方备乘》中有《波罗的等路疆域考》、《锡伯利等路疆域考》、·!《俄罗斯亚美里加属地考》,研究俄国的欧洲部分,亚洲部分和美洲部分(今美国阿拉斯加),,并考订俄国亚洲部分的城垣、·山脉、河流等。《朔方备乘》在记述中俄关系时除了记载两国军事冲突、边界谈判,定约划界等内容外,还记叙了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往来。《俄罗斯互市始末》专记两国通商关系。移我朝与俄罗斯互市凡三c.曰京师互市、曰黑龙江互市、曰恰克图互市”。俄国的皮毛、金属制品深受内地人民的欢迎;而我国的茶叶、纺织品又为俄国所必需。在恰克图,“山西人由张家口贩运烟茶缎布杂货,前往易换各色皮张毡片等物,初时俗尚俭朴,故多获利。嗣是百货云集;市肆喧阗iJ恰克图遂为漠北繁富之区”@。这给两国都带来了好处。当时北京有一些俄国人,;“有贡使、有商人、有来京读书学生、有住京喇嘛,又有来学医术之入。虽事不恒见,;然皆以俄罗斯馆为寓居之”@。当时北京设有蠢俄罗斯学刀,因为梯俄罗斯国自归诚以后,请遣幼童来京读书,年满更换,二百年来恪守成规”。而中国翻内阁衙门别设八旗学生专习俄罗斯文字,以备翻译,亦谓之俄罗斯学"@。何秋涛关于中俄关系的记叙还是比较全面的,使人们能对俄国情况有所了解,并对清代中俄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文伦72+: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四)考证诸书,集北方边疆史地研究之大成。《朔方备乘》是当时边疆史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何秋铸还作了《考订诸书》15卷、《辩正诸书》5卷,共20卷,对自明末以迄清道光朝郊部涉及北方边疆史地的著作、文章进行了整理,订证其中的谬误,对迄当时为止的北方边疆史地研究做了一次全面总结。他指出:程载籍浩繁,抵梧难保。”“俄罗斯地处荒遐,锗家叙次,疏舛良多,只缘各自成书,两不相谋,或有递加援引,不知其误者。……若不辩正,疑于疏漏。抄但翻考证之学,后人多指前人之疵瑕,非前人之逊于后人也”。“非敢拟匡谬正俗之编,庶可除郢书燕说之弊鄙@。这反映出何秋涛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及对史学的高深造诣·!在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中,姚莹于1847年撰咸《康描纪行》一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来存在重北轻南现象,这是由于我国历代边患皆起子北方之故,;19世纪边矗史地研究热潮也主要研究的是北方边蓬。CI鞋辑纪69剐是:··部叙述西南边疆,1并摩,R周边域外史地的杂记。该书主要是逐日杂记沿途见闻,内容十分驳杂,没有形成严谨的著作体系,不过所记多系亲身见闻,对研究西南地区仍有参考价值。书中记载了边舜地区的生活习俗、风土物产、宗教活动以及山川形势,道路里程等,m莹是经世派著名人物,他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强调了解西方及我国边疆情况以应付外来侵略。他在内忧外患:\:颠沛流离的困境中“喋血饮恨而为此书”,满腔的爱国热情实令后人敬佩。。…;十;;,;;?,!!.;.,-;!\?:5·;四,结束语·、·一.;.119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不足之处表现在r一是重北轻南;在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方面着力太少,没有突破,;二是在记述边噩;民族问题时由于受传统夷狄观念的束缚;,?因而有一些陈腐的观点。伹总的来说,·19世纪边蓬史地研究的意义仍很重大,它开始突破万乾嘉史学的樊篱,为中国史学摆脱危机闯出了一条新路·。这一研究终于在鸦片战净i6D疱声中与研究当代史和研究外国受地的史学热潮相汇合,形成了山个以爱国主义思想和经世致用精神为灵魂的史学潮流。’他们的研究唤起了人们韵忧患意识十为应付内忧外患提供了借鉴,也为古老的中国史学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春色。;;,;·::,:·,,;.:.限i均世纪边疆史地研究表明:一门学术要想在新形势下得到振兴二:发展1—就声能反蜈时代精神,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变革,雏合谐地把历史与现实统弘子其研究之中二并具有敢于创新、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精神;;:.’:二!;:;-:’;::..:,?;:、;;.·‘:·——山———l曰—甲——二—二二—’;:!·;·—·;·;..,lC吐①⑧④⑩⑩.粱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d忆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本,第320,321、322页。、一·:+②;祁韵土,《西麓要略序》,粤雅堂丛书本。;;;·;·…;.:㈠;十⑥⑧徐松‘;《西域水道记序势、··e0骊赋》,;徐氏西城三种本;:.;,·.·!;丫:;+;.,\;㈠⑦明,.·q古微堂外集》卷三,见《龚自珍研究策料集势第82面。.……·,.⑧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见《龚自珍研究萤料集》第80页。;;7.!::·,;—:::⑧沈尧:《落帆楼文集》卷一,吴兴丛书本.;··;·:·二:”:;:,·;,·;·…÷·.:⑩·祁俊藻,《蒙古游牧记驷,同辑六年寿阻祁氏刊本。;-·;;.;!?!·,一,@娴方备乘》卷首,光绪七年刊本。;.;!·?;’-::!·十“叭’/@.李3g9章:《朔方备乘叙挣。·;·.·:.··.?!.÷¨7.:叫,⑩⑩飞朔方备乘。凡例》。;·;!,·:;!?::·:.;⑩⑥⑩@@@@囱《朔方备乘》卷十一,三十五,-'1'-I~1.‘-I--w,;三十七,;十二,·十三、六十。:;;.··;1.、:六二;l(责任编辑;葵忠宽》:::二—.:--73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下——,———————-—--—:……二—:·—;·1991卑第2期:!;!:·;.··.;!;;:;;戊戌?‘变;.法·,失十败二.原-因探郭…铁摘要19世纪末的戊戌变痉是智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条件下进行的。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丽维新派过激主义的宣传、作法破坏了初步形成的变法“小气候是戊戌变法失败重要的和直绎的原因雄新派是怀着严腔报国之情·爱国之志定-(历史舞台的,伹由于没有报国之术,结果不但未能把变翠业进行到底,反而使其迅速失败了。·;;.关键词;戊戊变法,..。康有寿l梁亏轴十帝党i洋务派·,·.::!;;,;;;;;’!一、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的同志认为扩·棍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特别是“改良主义者的软弱·和妥协”i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①·,也有的同志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场“改良主义”的运动,而“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在中国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②。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失之偏颇,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既不在于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不在于变法运动是否是一场奶改良主义”的运动,而是由于变法风气未开:;条件末备,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第一,民族资产阶级来能发展起来叫这是最主要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走上历史舞台的,;民族资产骱级’力勋口何是变法维新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国民资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戊戌变描时/虽已经过近30年发展,但却始终未能发展起来。据统计,:此时万元以上的企业权有.;I:14。家,:资本总额1714万余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企业43家,10万元以下的n家,;;.6‘万元以下的60家;,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44个地区⑧。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帝周内广这股经济力量显然是相当微弱的。;这么微弱的力量不但无力形成新的阶级;也无力形成新的阶层;:更无力承担戊戌变法这样巨大的社会变革。;民族资产阶级来能发展起来/维新派变法缺乏应有的阶级基础。第二,维新思想未曾得到广泛传播。一般地说,!维新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传播如何应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条件。中国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思想虽经过早期改良主义者和维新派两个发展阶段,但不论是其中哪一个派别都未能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甲午战前,维新思想仍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有关维新的著作不但种类少(约10余种),;印数也少(估计约在数万册左右或不足数万册),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无法接触到这一思想的。梁启超读书十年,迟_-~1890年才在上海坊间购得《瀛环志略》;;如知;“五十洲”④,谭嗣同“十载漫游”,直至甲午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西学,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甲午战后,维新派虽曾进行过大力宣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维新思想也未得到广泛传播。正因为如此,所本文于1990《妇廓日咖棵…::十74

上一篇:杨家将人物考略
下一篇:没有了